治疗方法:
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组给予血塞通和低分子肝素,给予血塞通、低分子肝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连续应用10~15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75%左右,病情一般进展缓慢,临床上常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过敏等浅感觉异常,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肌力减弱以致肌萎缩和瘫痪,往往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目前一般认为与神经缺血和压迫有关,但有关资料表明可能由多因素综合所致。另外,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亢进,红细胞变僵,粘附性增强及血粘度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和获得性C蛋白相对缺乏,使血栓易于形成,这些因素均加重了神经滋养血管的缺血,加重了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
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中低分子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和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使其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C蛋白,C蛋白可使凝血因子Ⅴ和Ⅷ失活并刺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从而启动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启动血栓的分解,改善周围神经缺血的状态;
同时,低分子肝素还有降脂作用,这是由于它能活化和释放脂蛋白脂酶,使乳糜微粒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解之故。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使血管内膜完整,增强抗栓能力。低分子肝素的上述作用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增加局部的营养供应,改善神经功能。
水溶性维生素中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烟酰胺,维生素C,泛酸,叶酸,生物素,甘氨酸,依地酸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上述各物质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或者是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辅酶,影响机体能量的供给,参与神经髓鞘中磷酸戊糖代谢,参与造血,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利用以上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血液供应,改善神经周围的代谢环境,从而改善神经的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低分子肝素及水溶性维生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使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